稜鏡是大多數人都非常陌生的一個名詞,甚至有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聽過
但是學好『稜鏡』對於驗光師來說至關重要,善用稜鏡處方解決病患困擾的驗光師少之又少
今天史蒂芬要來大略介紹到底什麼是『稜鏡』
『稜鏡/Prism』
單位:
『Prism Diopter 稜鏡度▵』(和光學鏡片,凹凸透鏡並不相同),稜鏡度越大,光線偏折程度越大
用法:
多用在測量『雙眼視覺機能 和 矯正『雙眼視覺機能異常患者』以及『視覺訓練』
方向:
判斷稜鏡方向是非常重要的,稜鏡必須要了解『基底Base』『基頂Apex』
基底為較厚的區域,基頂則為較薄區域
特性:
可改變光線的『行進方向』
光線會朝『基底Base』的方向偏折,因此影像將會朝『基頂Apex』方向移動,而眼睛則會為了看清楚影像,則朝影像偏折方向移動
簡單來說,眼睛的影像會朝『基頂』方向偏折,所以眼睛也會朝『基頂』方向轉去。
不懂的同學可看下面這張圖。
計算:
先前已經說過稜鏡和平常在驗光和矯正所使用透鏡是不同的,單位必須使用『稜鏡度▵』
1稜鏡度▵=偏移1公分(cm)/每1公尺(m)
例題:
假設一個光線經過一透鏡,此時在3公尺處總共偏移了6公分
經過計算
6cm/3m=2稜鏡度▵,即可得出此稜鏡為2稜鏡度▵
由此各位可以發現光線通過稜鏡時會產生偏折,似乎更之前所教過的『稜鏡效應』非常相似
是的沒錯,透鏡也會產生和稜鏡一樣的效果,只要當光線並非從『光學中心』筆直通過時,就會產生稜鏡效應,導致光線『偏折』的現象產生!
『稜鏡基底和基頂厚度差值計算』
稜鏡計算不止可以使用偏移量來做計算,其實也可以使用『基頂和基底的厚度差值』來計算
稜鏡之所以能改變光的行進方向,也是因為光通過了非平行的兩的表面,而兩個表面之間含有夾角,因此形成『基頂』『基底』
而稜鏡度數,我們所謂的稜鏡度Prism Diopter▵則是由以下參數來決定:
1.前,後表面的夾角
2.材質的折射率(n)
那該如何使用基底和基頂的厚度差值來做計算呢?請看史蒂芬一一說明!
公式:
P=100g(n-1)/d
p=稜鏡量▵
g=稜鏡基頂和基底的厚度差值
n=稜鏡材質的折射率
d=稜鏡基頂和基底的距離
各位看圖會比較好懂呦!
例題:
某稜鏡折射率為n=1.5,其直徑為50mm,鏡片頂端厚度為2mm,鏡片底部厚度為5mm,求鏡片中央所產生的垂直稜鏡量
解答:p=100x3(1.5-1)/50=3▵
『臨床』
在臨床上,稜鏡大部分使用在較為高階的驗光和矯正方法。
但依舊是驗光師必須學以致用的一項利器,以下即為稜鏡常用的地方:
『雙眼視覺機能檢查』『矯正雙眼視覺異常,斜視斜位』『視覺缺損輔具』『視覺訓練』
以上就是稜鏡的大略介紹,若有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詢問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