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
想必很多朋友們在驗光的時候,或多或少都會看過這個視標吧!

像時鐘一樣一條一條的,可是好像每一條的清晰度都不大相同,然後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就換到下一個視標去了,那這個神秘的視標到底是什麼呢?到底又是做什麼用的呢?而背後的原理又是什麼呢?

史蒂芬馬上來告訴各位!

 

這長得像時鐘的視標,就叫做『散光鐘/Clock Dial Chart/Fan Chart,顧名思義,這散光鐘就是要用來測量『散光』的!而因為長相像時鐘,故稱作『散光鐘』!

接下來史蒂芬將會詳細講解測量步驟,並在稍後詳細解釋其背後原理。

 

『測量步驟』

1.測完MPMVA,要進行測量散光時使用,單眼測量,拿掉-1.00D的散光度數,低於-1.00D則全數拿掉

2.並且將患者進行『霧視/雲霧法Fogging,加上約+0.75D+1.00D至眼前

3.詢問患者哪一條方向的線/幾點鐘方向的線,最為清晰

4.將該時鐘方向的數字乘上30,就是患者該眼『大略』的散光軸度

(假設患者指示6點鐘方向最清楚,6x30=180,該眼散光軸Axis180)

5.將散光軸轉至該患者測出來的散光鐘

6.加入-0.25D散光後,詢問患者現在幾點鐘方向最清楚

7.持續加入-0.25D散光直到全部方向的線都一樣清楚即可

(途中若遇到清新的線轉換,比如說6點鐘變5點鐘清楚,則將軸度大略轉向150,之後持續加入-0.25D)

8.當所有線條都一樣清晰時,則得到『粗略』的散光『度數』以及『軸度』

 

這邊必須要注意到的是,使用散光鐘基本上是用來測量『大略』的散光度數以及軸度,因此想得到準確地矯正散光,就必須改用其他驗光方法,比如說像是『交叉圓柱鏡/JCC,以後有機會史蒂芬再來跟大家聊聊JCC,是每一位驗光師都必須要學會的!

 

『步驟原理』

.

將『大於-1.00D的散光度數拿掉』

原因為要將散光所造成的兩條未對齊的主徑線分開

因此如果是在『規則性散光』,眼睛的屈光系統會因為散光的關係導致形成兩條互相垂直的『主徑線』,也因為如此在兩條互相垂直的主徑線會形成所謂的『最小彌散圓CLOC』。

屈光力較強的主徑線所形成的焦線成像在『前』

屈光力較弱的主徑線所形成的焦線成像在『後』

undefined

 

.

『霧視/雲霧法/Fogging
可搭配圖看,會更好理解!

霧視經常是在雙眼自覺式驗光中來避免患者調節所使用的,而在散光鐘的霧視基本上原理並沒有差異太多,主要就是將原本聚焦在視網膜上的『最小錯亂圓/最小彌散圓/CLOC,因霧視而向前方移動,使

『最小錯亂圓/最小彌散圓/CLOC』聚焦在視網膜前方,此時因散光而造成的兩條焦線,將同時像是網膜前方移動。

較靠近視網膜的焦線,患者就會覺得較為清楚!

霧視就是為了將兩條都朝視網膜前方移動!

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

undefined

『實作』

各位可以跟著圖去思考即可。

患者的眼睛屈光力在180度最弱,形成90度的焦線在眼睛中會在後方,且相比90度的主徑線所形的180度交線成來說更為靠近視網膜,患者將覺得39點鐘方向水平的影像最清楚,此時患者的散光軸則可使用『30法則』得出3x30=90

則可得出患者的散光軸約為90

undefined

arrow
arrow

    Steven驗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